1060
阅读量
2024健康管理师考试:核心知识点合集(一)健康管理基础
发布时间:2024-05-11 14:35:28     来源:时刻未来
健康管理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请选择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核心知识点:13个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特点: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三、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nn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

nn健康状况: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等

nn生活方式: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

nn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

nn血、尿实验检查:血脂、血糖等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nn生活习惯、行为

nn生理(体检)指标

nn未来患病/死亡危险

nn进行定性或量化评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四、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

(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

五、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

有六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六、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七、疾病管理的主要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八、疾病管理的概念: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九、基本卫生保健的概念:

基本卫生保健(PrimaryHealthCare)是基本的医疗与保障工作,它的基础是经过实践的、有科学根据的和社会上能接受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是通过社区的个人、家庭的充分参与而得到普及,其所需费用应使社区和国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在每一发展阶段有能力负担得起。

基本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体系中的核心,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十、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1)合理布局:即使人人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2)社区参与:即社区主动参与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

(3)预防为主:卫生保健的重点应是预防和促进健康,要以寻找和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为核心。

(4)适宜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物资应是能被接受的和适用的。

(5)综合利用: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应与营养、教育、饮用水供给、住房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低的需要。

十一、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

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八项内容。

(一)四个方面

(1)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药物应用以“节约、有效”为原则,那些药物应用“愈多愈有效”、“愈多愈好”的观念是错误的。用药物不仅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病家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社区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十二、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

(1)社会性:健康

(2)群众性:人人参与

(3)艰巨性:三次卫生革命一起来

(4)长期性:慢性病、老龄化

十三、基本本卫生保健的意义:

(1)充分享有健康权

(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4)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核心知识点:24个

一、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危险因素大致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

二、恶性肿瘤危险因素:

吸烟、HBV感染、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三、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四、血压测量的主要方式:

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五、诊室血压的测量方法:

(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3)测量前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4)被测者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有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用水银式血压计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收缩压取柯氏音第Ⅰ音,舒张压去柯氏音第Ⅴ音。

(7)确定血压读数: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取偶数。

(8)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平均值记录。

六、自测血压的基本方法:

新诊断高血压者,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遍,去掉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值,根据后6天平均值,为治疗提供参考。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3血压。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频率。推荐使用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正常上限参考值135/85mmHg。

七、动态血压的概念及参考标准:

动态血压是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正常值国内参考标准:24小时均值<130/80mmHg,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均值比白昼均值低10-15%。

八、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九、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十、糖尿病的分类:

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十一、糖尿病的常用诊断标准:

我国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十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因素。

十三、冠心病的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十四、冠心病的分型:

1979年,WHO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新的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

十五、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心绞痛的特点有: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典型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内侧臂至小指及无名指,或至颈部、咽部、下颌骨,少数可放射至其他不典型部位或放射部位疼痛更显著。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清;疼痛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疼痛可轻可重,重者伴焦虑、冷汗;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可自行缓解,偶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十六、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症状为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久,半小时至几小时或更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急性心梗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

十七、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饮食、体力活动)、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其他(家族史、紧张、忧虑)。

十八、脑卒中的概念:

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俗称中风。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十九、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脑梗死:1)多数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在24小时内常不能显示病灶,但可排除脑出血,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二十、脑卒中的主要诊断方法:

脑出血:1)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2)突发据造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可伴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的显示脑出血部位、出血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二十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力活动、饮食、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二十二、慢阻肺的概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也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二十三、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症状: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抑郁、焦虑。

体征:早期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肺部干、湿啰音;低氧血症者可出现黏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水肿、肝大。

二十四、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

核心知识点:18个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健康促进的含义: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包含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三、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徤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增强社区的能力: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人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其目标。因此,提髙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就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淮备地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应付慢性病和外伤。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等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同时,调整卫生服务类型与方向,将健康促进和预防作为提供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让最广大的人群受益。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涵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

侧重点

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髙人们的健康素养

健康风险评估、徤康危险因素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对象

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

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步骤

需求评估-计划制订-干预实施-评价

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

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

评价

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

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

健康指标的改善

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健康指标的改变

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

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

五、“知信行”模式:

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一信一行(KABP或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六、健康信念模式(HBM):

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

七、自我效能:

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八、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解。

(2)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带来的益处,也知道改变行为需要代价,因此在益处和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3)准备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如向亲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为,并有所行动,如向别人咨询有关行为改变的事宜,购买自我帮助的书籍,制订行为改变时间表等。

(4)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由于许多人的行动没有计划性,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没有社会网络和环境的支持,最终导致行动的失败。

(5)维持阶段:改变行为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人们巳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许多人在取得了行为改变的初步成功后。由于自身的松懈、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等原因造成复发。

(6)终止阶段:在某些行为,特别是成癮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在此阶段中,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自信心。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去的行为习惯上去。研究表明,一般20%的人达到这个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便不会再复发。

九、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十、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播形式。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这是因为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开展人际传播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对传播者的培训,使其理解、记忆和掌握信息的内容,并在传播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意对信息质量的监测。

十一、常用人际传播形式:

(1)讲课:指健康管理师充当“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达健康知识、信息、技能,启发目标人群的健康意识、动机的过程。

(2)同伴教育:所谓同伴,指的是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生理、行为特征的人〔如孕妇、吸烟者、吸毒者、某种疾病的患者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同伴教育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随时发生,但目的并不十分明确,也没有事先确知的教育目标,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们感到方便的地方,如办公室、宿舍、车间、社区,甚至街头巷尾。正式的同伴教育有明确的目标,较为严格的设计和组织,正在成为健康教育与促进项目中的一种以人际交流为基础的教育干预方法。

(3)演示与示范: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内容,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育对象学习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的教育方法。

十二、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及管理与政策诊断。

(1)社会诊断:包括三个方面:评估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并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了解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政策,以及社区资源。

(2)流行病学诊断:在社会学诊断已经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后,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从而明确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最终确定应优先干预哪个健康问题的分析过程。

(3)行为与环境诊断:确定影响健康状况的行为与环境因素,以及确定应该优先干预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物质条件因素,如法规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大多超出个人可以控制或改变的范围,但会对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健康。

十三、行为诊断分析应遵循以下几个程序:

(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对已知的一个健康问题必须分析其是否因行为因素所致。以高血压为例,过量饮酒、高盐饮食是行为因素,而遗传倾向、年龄等是非行为因素。

(2)区分重要与不重要行为:有两条原则,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两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②经常发生的行为。如果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不甚密切或者它们的关系仅仅是间接的,而且行为也很少出现,即可认为是不重要的行为。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行为为例,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极强,而且吸烟者为数众多,因此吸烟就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行为。但如是否吃早餐、是否喜欢喝茶等生活行为习惯,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可认为此行为相对于吸烟来说是次要的行为。

(3)区别髙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所谓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通常以下列几点作为判断高可变性和低可变性的标准。高可变性行为是:①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②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③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④社会不赞成的行为。低可变性行为是:①形成时间已久;②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③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十四、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先于行为,又被称为动因因素或前置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行为动机与意向等,也包括个人技能。

(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强化因素既包括正向的强化因素,例如朋友对某些健康行为的肯定;也包括负向的强化因素,例如对不健康行为的批评、谴责,甚至惩罚措施均可对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挥一定的作用。强化因素可以分为躯体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吸烟的人戒烟后,咽炎得以缓解,躯体方面感觉舒适,是躯体强化因素;而戒烟后得到了家人的赞许,是心理强化因素;因为戒烟省下了经济开支,是经济因素;此外,戒烟后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一些“烟友”,对戒烟行为是一个负向的强化因素,也是社会因素。

十五、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标应遵循的原则:

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目标,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应该能够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为、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much--变化程度多⼤?

十六、健康教育⼲预策略的主要⽅⾯

(1)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3)政策策略:从两方面作用于⼈群的健康行为:其一,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此外,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十七、计划的实施:

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是将科学的计划落实为具体操作的过程,是健康教育项目耗费时间最长、动用经费和人力最多的环节,是一个多部门合作,协调行动的复杂过程,也是健康教育项目实现其目标的关键。通常,我们在健康教育I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阶段,要完成五个方面的工作。

(1)制订实施的工作时间表:项目实施时间表中,通常要明确开列以下内容:①活动内容;指标,即活动应该达到的要求和标准;③活动时间;④负责人员;⑤活动资源即活动需要的经费、设施设备。

(2)实施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各项活动的质量都达到要求,符合质量标准。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阶段,通过对活动质量的监测、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及各项活动的质量,从而进行质量控制,并最终确保项目在预定的时期内完成,达到质量要求,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活动质量监测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进度监测、内容监测、数量(健康教育材料或受众)与覆盖范围监测、费用监测以及目标人群监测。

(3)组织机构建设: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取得成功需要有具备良好技能的项目工作人员也不可缺少多部门合作、组织保障以及政策环境的支持。因此,形成项目实施的组织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网络建设要包含以下内容:①建立项目领导机构,全面对项目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②项目执行机构是具体负责实施和运行各项项目活动的机构,一般情况下由具体的业务机构担任;③组织间协调,需要动员多部门的参与,并协调有关部门在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④政策与环境支持,通过项目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有效利用和制定有益于项目实施以及卫生工作发展的政策,并通过政策动员资源投人、发展合作伙伴,营造有益于项目实施的环境。

(4)实施人员培训: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培训,可以为项目的成功建立并维持一支有能力、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在确定适宜的人员队伍后,制订全面的技能发展培训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项目背景与目标,帮助项目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意义、目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理解以增加其能动性;②专业知识与技能,尤其是与特定项目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③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

(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实施阶段,为了确保项目工作与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关设施设备是必要的条件。如体检设备、培训设备、日常办公用品、传播材料、交通工具等。

十八、健康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1)过程评价:指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起始于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过程评价着重关注项目是否按计划的数量和质量执行,包括项目计划执行涉及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修正项目计划,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用于徤康管理,过程评价可用来评价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尤其是在开展群体健康管理(企业、单位或社区〉时更是常常会用到。

针对目标人群的参与情况、活动的组织情况,要进行下述内容的评价:①哪些个体参与了活动?②在干预中运用了哪些干预策略和活动?③这些活动是否在按计划进行?计划是否做过调整?为什么调整?是如何调整的?④目标人群对干预活动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并接受这些活动?⑤目标人群对各项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如何?等等。评价指标可以选择项目活动执行率、干预活动覆盖率、目标人群参与率、有效指数(目标人群参与率/预期参与率〕、目标人群的满意度等。

(2)效应评价:在健康教育中,效应评价用来评估徤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与健康结局相比,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因素及行为本身较早发生改变,故效应评价又称为近中期效果评价。效应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态度、信念、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等。所采用的指标包括卫生知识均分、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健康信念持有率、行为流行率、行为改变率等。

健康管理也可用这些指标来评估生活方式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此外,管理前后患者的依从性的变化也是常用的健康管理效应评估指标。

(3)结局评价:在健康教育中,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健康问题,从行为改变到出现健康状况改善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但均在行为改变之后出现,故结局评价也常被称为远期效果评价。在健康管理中,健康状况的变化尤其被关注,评价的指标就是反映健康状况的生理、心理健康指标:如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理指标:心理健康指标如人格、抑郁等方面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需要运用一些专门的工具来反映,如日常活动量表等。在健康管理的结局评价中,管理前后的健康风险变化也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第十二章健康信息学

核心知识点:12个

一、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健康管理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卫生服务记录。常见的有三个方面:

(1)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服务记录;

(2)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记录;

(3)专题康或疾病调查记录。

二、信息收集的主要⽅法:

(1)访谈法:以谈话为主要方式了解某人、某事、某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2)实地观察法:由调查员到现场对观察对象进⾏直接观察、检查、测量或计数而取得资料。

(3)问卷法: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一种书面调查方法。

三、建⽴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

(1)资料的真实性

(2)资料的科学性

(3)资料的完整性

(4)资料的连续性

(5)资料的可用性

四、健康档案的主要分类:

(1)个⼈健康档案: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2)家庭健康档案:

是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

五、个⼈健康档案的主要构成:

图片

六、以问题为导向记录的基本要素:

(一)个⼈基础资料:(掌握个⼈基础资料的主要内容)

(1)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及家庭重大事件;

(2)健康行为资料:吸烟、酗酒、运动、饮食习惯、就医行为等;

(3)临床资料:患者主诉、过去史、家族史、个⼈史、各种检查及结果、心理精神评估资料等。

(二)健康问题描述:又称接诊记录,是每次服务对象就诊内容的详细资料记录,常采用SOAP形式对就诊问题逐一进行描述。

S(subjectivedata):代表服务对象主观资料

O(objectivedata):代表客观资料

A(assessment):代表对健康问题评估

P(plan):代表对问题的处计划

(三)健康问题随访记录:

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表是对某⼀主要健康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跟踪的动态记录,多⽤于慢病患者的病情记录。⼀般内容包括: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药、转诊原因等。

(四)转会诊记录

七、预防为导向记录的主要内容:

全科医生常用的预防医学服务方法包括预防接种、健康体检、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通过预防服务的实施,到达早期发现病患及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的目的。

(一)预防接种

(二)健康体检(掌握主要内容)

是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针对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为个⼈设计的终身性定期健康检查,因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是各国全科医生日常诊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症状

(2)一般状况

(3)生活方式

(4)脏器功能

(5)查体

(6)辅助检查

(7)中医体质辨识

(8)现存主要健康问题

(9)住院治疗情况

(10)主要用药情

(11)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

(12)健康评价

(13)健康指导

八、家庭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

(1)家庭基本资料

(2)家系图

(3)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描述

(4)家庭成员的健康记录

九、家庭基本资料:

包括家庭各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宗教

信仰、健康资料等,以及家庭类型、内在结构、居住环境等。

十、社区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

社区健康档案是记录社区自身特征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

(1)社区基本资料

(2)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3)社区卫生服务状况

(4)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十一、社区基本资料:

(1)社区的⾃然环境状况

(2)社区的经济与组织状况

(3)社区动员潜力

十二、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1)社区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人口构成

(2)社区患病资料

(3)社区死亡资料

(4)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与干预

第十五章健康管理服务营销

核心知识点:19个

―、健康管理服务概念:

在美国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提高健康认知水平:包括通讯手段、宣传画、公益广告、健康知识专家讲座、DVD、网站、手机短信、专题工作坊等方式。

(2)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行为改变确定为预期目标,包括限盐、控油、戒烟、身体活动、压力管理、体重管理以及膳食行为选择。

(3)建立支持性环境:首属工作场所健康管理,在工作场所内创造鼓励人们采纳健康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环境,更容易帮助人们保存和获得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素养。

二、健康管理服务特性:

(1)无形性:消费者在决策购买服务时,很大程度上是依据服务承诺和服务机构过去的经验成果。

(2)不可分割性: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师的印象、专业化程度,包括形象衣着、沟通技巧、服务态度都会成为服务体验的评判要素。

(3)不稳定性:健康管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过程,是依靠医生或健康管理师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4)易逝性:健康管理师针对个人当时的健康数据而提出的健康处方,会随着个人的健康指标变化而失去价值。

(5)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客户的满意标准往往与个人的期望值有关。

(6)客户的参与程度:健康管理师所提供服务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总体印象,这被称做“瞬间真实”。服务提供者应把握住每一个瞬间真实,向客户传达一个完整的总体印象。

三、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

健康管理行业本质就是“管理”两字。管理即是一个计划以及为达成计划所实施的一切活动的全体。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根据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理论,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豪戴明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就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PDCA循环方法,简称“戴明环”。

健康管理PDCA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实施:

服务路径包括:健康体检-风险评估-管理分组-干预处方-执行处方-绩效检查(健康体检十健康评估)-确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

四、健康管理人群需求特征的主要表现:

(1)需求的被动性:健康管理服务是以疾病为目标的健康服务。

(2)需求的不确定性:人们是否需要健康管理服务,并不是以个人的主观愿望为主导。

(3)需求的差异性:健康管理服务实际上是一个个性化服务为主的产品化过程。

(4)需求的发展性

(5)需求的外部关联性

(6)需求的广泛性

(7)需求的超前性与滞后性

(8)需求的重复性

五、康消费者的五种类型:

(1)习惯型

(2)经济型

(3)理智型

(4)盲目型

(5)躲闪型

六、消费者做决策需要五个阶段:

(1)识别需求(健康体检)

(2)搜索信息(健康评估)

(3)备选方案评估(健康干预套餐)

(4)选择购买

(5)购买后评估

七、健康管理服务营销过程主要包括:

确定目标客户、分析评价需求、选择和利用资源、确定产品价值、促进客户购买、通过实施服务过程实现客户健康价值。

八、健康服务营销的组合包括: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物理特征(physicalevidence)、流程(processes)、人员(people)。

九、产品:

健康管理产品是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给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需要和欲望的服务,包括有形和无形服务。例如,针对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疾病预防与风险控制需求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包括:危险因素筛查、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干预相关的工具〔运动监测、医学指标监测〕、营养干预组合(保健食品、膳食处方〉、运动干预组合(运动指导、能耗监测工具、互联网信息服务)等。

十、价格:

服务产品的定价方法有:

(1)成本导向定价法:不含税价格=直接成本十间接成本十(边际)利润。

(2)竞争导向定价法

(3)需求导向定价法

十一、渠道:

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直销:健康管理服方式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而产生产品销售。也可以通过工作场所健康管理项目的开展来直接为目标客户提供产品。

(2)分销代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体检中心为检后客户以及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延伸服务。这些医疗机构即使服务提供者,又是产品的推荐人。

(3)网络营销:移动健康和健康物联网战略将成为中国人群慢性病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网络营销是未来主要的互动式销售平台。

十二、健康相关产品的分类:

(1)健康维护产品

(2)健康服务

(3)健康管理仪器设备

十三、健康维护产品:

(1)保健食品

(2)保健用品

(3)健身产品

(4)医疗器械

十四、健康服务:

(1)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2)健康养老服务

(3)健康保险服务

(4)健康咨询服务

(5)健康体检服务

(6)体育健身服务

(7)健康旅游服务

(8)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9)慢病管理服务

(10)母婴健康管理服务

十五、健康管理仪器设备:

(1)健康监测设备

(2)健康评估设备

(3)干预设备

(4)智慧医疗平台

十六、健康监测设备:

(1)一般检查监测设备

(2)实验室检查设备

(3)辅助检查设备

(4)中医检查设备

(5)特殊检查设备

十七、智慧医疗平台:

(1)智慧医院系统

(2)区域卫生系统

(3)移动医疗平台

十八、健康咨询服务:

是健康管理任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指咨询工作者为人们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帮助个人避免或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以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1)集体咨询

(2)一对一指导

(3)电话咨询与随访

十九、健康体检的服务模式:

(1)检前健康咨询服务模式

(2)检中差异化服务模式

(3)检后跟踪随访服务模式

第十六章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核心知识点:7个

一、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消费者享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10)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批评、建议。

二、医师的执业规则: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三、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目前法定传染病病种是如何规定的?

(1)甲:霍乱、鼠疫(2)乙: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3)丙:其他

四、发现食品中毒和食品污染的情形应采取什么措施?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应立即上报、调查和控制。

五、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的根本区别?、

(1)处方药要由医师开具

(2)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

(3)医疗机构可以推荐非处方药

(4)处方药只可在专业医疗刊物上宣传,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介上作广告

(5)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6)处方和非处方药都需要有经营许可证

(7)经过省药品监督和审批,商业部门才能出卖乙类非处方药

六、女职工保护?

(1)不得在孕、产、哺乳期降低最低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

(2)经期不得安排高空、低温、冷水及三类体力劳动

(3)小孩不满周岁的应安排每天2次30分钟的哺乳时间

(4)有条件的单位可自办:女工卫生室、托儿所、孕妇休息室和哺乳室

七、试比较健康管理师、执业医师及乡村医生的执业许可制度?

(1)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执业医师:执业医师并注册

(3)乡村医生:当地卫生部颁发证书

免责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内容为时刻未来编辑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编辑推荐
编辑:总攻大人